文 | 王定具
悲傷五階段理論,是醫學博士庫伯勒•羅絲(Kübler-Ross )在1969年出版的《論死亡與臨終》(On Death and Dying)一書中提出,當人碰到災難性事件的時候,如:離婚、工作被開除、親人或毛孩往生時,可能會有的情緒反應,求學時期,這是我們生死學必讀的理論之一。
Kübler-Ross悲傷五個階段依序為:
1.否認:「這不是真的!我不相信。」
這是一種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,因為事件太過殘酷,進而選擇不相信,把訊息暫時隔離。
2.憤怒:「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?都是我的錯!」
經過否認的階段,在了解到事件的真實後,無法挽回,無法彌補而憤怒,進而怪罪別人或者是怪罪自己。
3.討價還價:「祈求老天爺再給我的毛孩多幾年的時間,我願意用我的壽命來交換!」
憤怒之後,試圖透過一些努力或者條件交換,祈求最壞的結果能夠有轉圜的機會。
4.沮喪:「我的孩子離世,我已經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了,我的生命一片黯淡,悲傷沒有止盡。」
在明白所做的努力與期待終將徒勞無功之後,陷入低潮沮喪的狀態。
5.接受:「無論如何,最終我接受了,別了,我的孩子。」
接受不一定是沮喪無可奈何的接受,也可以是坦然地接受,柳暗花明又一村,接受後才能放下,重建創傷事件後的新生活。
Kübler-Ross認為,碰到災難事件悲傷情緒的反應,不一定依照這個順序發生,每個人的狀況不同,也不一定會歷經五個階段,也有可能一直陷落在沮喪的情緒而走不出來。
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,每個生命的相逢,難免會有悲歡離合的過程,毛孩與我們相遇,帶給我們富足與歡愉,但是毛孩壽命就是十幾年的光陰,在我們可預見的時間裡,毛孩也會先我們而去。
透過對悲傷五階段理論的認識,提醒我們碰到創傷事件,自己可能發生的情緒狀態,進而找出對應的方法。
每個人的悲傷反應,會因為事件的不同、對象的差別、心理的狀態,而有深淺與時程長短的差異,同樣面對毛孩的往生,也許有的人可以幾天的時間就恢復正常生活,也許有的人終其一生都為沮喪的情緒枷鎖著。
面對他,接受他,處理他,放下他,是聖嚴法師的教示。正向看待,五階段理論提醒我們,悲傷是一個情緒過程,只要我們願意往前,世間沒有過不去的檻。
▪祥辰生命
▪有溫度的禮儀,有誠意的服務
▪官網 https://www.shaingchen1314.com
▪24H服務專線:0918600032